2010-2011学年度《课程与教学论》教研室工作总结

  唐迪        2011-07-21        74

2010-2011学年度《课程与教学论》教研室工作总结

201176

 

    一年来,在系领导正确指导和关心支持下,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课程与教学论》教研室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     主要成绩


1
、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促进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在系统一组织和协调下,结合每学期期中教学检查等工作对教学日历、教学大纲、人才培养计划等教学文件进行认真检查,对课程教学大纲、以及人才培养计划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进行修订和调整,使教学文件日益规范和完善。
   
2
、进一步积极推行和完善专业负责人制度,提高了专业建设水平与内涵
   
本学期结合系专业建设要求,加大了内涵建设与改革力度,进一步突显专业办学特色,在专业特色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10年申报的课题和项目顺利结项,为教研室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平台。
   
3
、认真组织开展教学检查查工作,课堂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通过评课等教研活动、课堂教学质量监督、经验交流等,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学生信息员工作是增强师生信息交流,促进教学工作不断改善和提高的有效途径,在简化相关程序的基础上,收集到了许多具体有用的信息,为跟踪课堂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及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与资源。


4
、教学改革与研究工作稳步推进
   
上年度申报的三个研究项目均已顺利结项,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研究水平。教好地完成了本年度工作计划的八项任务。


5
、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努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将教学工作重心向实践教学倾斜,从专业知识、授课技能、教学质量入手,着力强化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监督与管理。结合教务处与外语系对实践教学提出的标准及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实践教学基础资料,有效地提高了实践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二、     存在问题

 

1、团队建设的主要问题是《教学论》专业教师较少,对相关学术问题的研究深度和广度不够。

2、部分学生对校内见习和校外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在校内见习方面存在应付思想,备课不充分,讲课不认真,教学效果差。校外实习也有得过且过的苗头,实习学校意见大,评价较差。

3、教师教学任务较重,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经历搞教学研究。

 

、努力方向

 

1、扎实备课。改革备课模式,探索适合生本课堂教学的新的备课模式。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备课的指导思想要从“备教”为主向“备学”为主;增加备课环节,在教学重点、难点下面增加“前置性学习任务”这一环节;备课要有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环节的设计;课后作业的设计,要体现出分层作业的思想。发挥教研室集体的力量,杜绝“一人备课,全体分享”的现象。

2、抓实上课。追求生本的课堂教学,按照“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的理念,积极探索适合生本课堂的新的教学模式,组建好合作学习小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3、夯实基本功。从见习和实习的训练内容和训练形式出发,抓住实习核心问题,提高训练质量。

4、注重教学研究。致力于在“学习、研讨、再学习、再研讨”的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行为,完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

5、抓实教研活动。每次教研活动要提高实效性,不仅在时间、内容、形式、方法上狠抓落实,更要突出主题,要结合各教研室相关教师申报的课题、结合课程改革、紧扣自身的教学实践,立足问题解决和教学行为的改进,追求实效,追求创新。

 

 

《课程与教学论》教研室

2011-7-6

 

 

打印文章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