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理工大学张跃军教授来我院讲学

  唐迪        2017-04-18        125

厦门理工大学张跃军教授来我院讲学

2017417上午,应英国威廉希尔公司邀请,厦门理工大学英国威廉希尔公司院长、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张跃军教授来我院讲学。

 首先,英国威廉希尔公司魏申义院长介绍了张教授的基本情况。张跃军教授,现任厦门理工学院英国威廉希尔公司院长,厦门大学兼职教授、博导。20146月前任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会副会长。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曾获省级科研成果奖,在《外国文学评论》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

张跃军教授在综合实验楼320教室做了题为《英语与英美文化学习》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英国威廉希尔公司院长魏深义教授主持,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大学英语第二教研室部分没课的教师及其他100多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在报告中,张教授以《围城》中对于唐晓芙刚出场时的描写为突破口来引出此讲座的主题。首先讲解了文化、语言与文化、英语文化与英美文化等核心概念。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在经典的文学、文化作品中学习语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一体的,水乳交融。英语这种语言,天然地承载着英语文化。从培根的《论学》来阐述读书的作用,“读史使人明智,读书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性情各异,人性格中的缺陷可以通过读不同的书来完善,人的文化修养(civilization)无疑是通过语言得以实现的。然后讲述了英美文化的传承,英美文化是一体的,早年美国文学研究界一个看法,不需要专门的美国文学史著作,只要在英国文学后面加上一章便可以了。早期美国文学(literature)充满宗教色彩,说教味道浓郁(作者虔敬的信仰),基调沉闷压抑,用词严苛陡峭,呈现出实用和思辨的特征;这是因为浓重的宗教氛围,以及艰苦的自然条件。后来,随着物质生活的日渐好转,以及社会气氛的逐渐宽松,文风也逐步变的开明疏朗、轻快活泼起来。张教授接着讲述英语语言的文化特征。宗教因素是现在英语形成的重要原因。然后探讨了钦定本《圣经》对英语和英美文化的影响。通过不同版本的《圣经》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钦定本《圣经》对后世版本的影响很大,体现在措辞、句法、篇章等方面,甚至在语体风格、tone等都有所体现。后面的多个版本虽然各有变化,但在表现力和总体风格上与该版一脉相承(流畅、清新,可读性强;便于接受),而这客观上构成了宗教文本阐释的一体型和延续性。宗教是西方文学与文化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其魅力所在。它和神话一样,是西方文学与文化的基石。《圣经》对于西方文学来说如同空气和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然后对中西“天人合一”做了对比说明。最后我们共同赏析了《李尔王》及Thomas Gray的名篇“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中的部分诗句。

最后,张教授给我们提出了几点读书的要求。我们要多读书,谨慎读书,多交流。读好书,要有高尚的情操和正确的世界观。还应该“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与时俱进,调整目标与心态,积极,乐观,持之以恒。

 

 

 

                                                拍摄:高翠红

                                             撰稿:袁德玉

 

 

打印文章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