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China dream还是Chinese dream? |
![]() ![]() ![]() |
中国梦:China dream还是Chinese dream?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走进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参观过程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一时间,“中国梦”成了媒体竞相追逐的热门词汇。在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中国网络电视台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12”活动中,“梦”字更是荣膺2012年度国内汉字,可见“中国梦”影响之深远。 有意思的是,在对外报道中,中国梦一致英译为China dream,而不是Chinese dream。为什么“美国梦”是American dream,而“中国梦”却另起炉灶,译成China dream呢?这得从历史上Chinese构成的短语多含贬义说起。 邵志洪的《英汉语研究与对比》(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28页)中提到: 英国Random House的编辑Stuart Berg Flexner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军队里出现了一些表达方法,用Chinese指disorganization, noise and confusion(无组织,喧嚣,混乱),比如:a Chinese attack(中国式进攻)是a noisy, badly executed attack(喧嚣、混乱的进攻);a Chinese landing(中国式降落)是a plane crash(飞机坠毁);the Chinese national anthem(中国国歌)是any loud explosion, especially of a bomb or shell not close enough to be taken seriously(响亮的爆炸声,尤指远离目标的炮弹或炸弹)。为什么Chinese会带上‘混乱’、‘可笑的失败’这类含义?可能是英国士兵不了解中国人,认为中国人的语言和做事方式奇怪、难以捉摸。” 针对Chinese的贬义色彩,邵志洪还援引Warren H. Goodman的说法给出了另外一种解释: 美国人普遍认为倘若在地上挖一个洞,笔直挖下去,可以到达中国。由于这种认识,使Chinese带上了opposite的含义。任何无组织的活动都叫Chinese fire drill,不是因为中国人无组织,只是表示与fire drill所应有的组织和秩序相反。 可见,Chinese一词的贬义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受到历史、社会和地理诸多因素的影响。 著名美语研究专家高克毅(作品多以笔名乔志高行世)在《最新通俗美语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1页)中也持此说: 不幸,基于百多年来华人在美国的负面形象,以形容词“中国”起首的美语多半不怎么好听。所幸的是,这些词语现在仅偶尔出现,而且并非故意针对中国人或中华民族。 因此,从词源学的角度考虑,把“中国梦”译成China dream而不是Chinese dream是有其自身道理的。 难逃厄运、被打入另册的还有Chinese whisper(中国式耳语,在传播过程中逐渐走样的消息),Chinese home run(中国本垒打,不合规范的小场地容易打出的低级全垒打)等。这里选取其中的Chinese gooseberry,Chinese restaurant syndrome以及另一个和中国相关的not a Chinaman’s chance三个短语为例,带我们走近中西方相遇时一段段尘封的往事。 今天,随着国力的强大,汉语对英语的影响也在不断传递正能量。2003年10月,“神州五号”飞船成功发射,杨利伟成为进入太空的第一个中国人,根据“太空人”音译的taikonaut为西方主流媒体频频报道,向世界传递了中国的声音。我们有理由相信,China dream也必将奏响自己的最强音,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飞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大英第二教研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