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热烈祝贺我院获批翻译本科专业 |
![]() ![]() ![]() |
喜报:热烈祝贺我院获批翻译本科专业 2022年2月24日,经申报、公示、审核等程序,教育部下达《关于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21〕14号),我院申报的翻译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备案。截至目前,我院开设本科专业共计3个。 翻译专业的增设,第一,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需要。“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对翻译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对翻译人才的需要量激增且对其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是加快促进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投入,加快推进黄河文化等为代表的中原文化的传播以及旅游产业的发展。因此,打造一批熟悉河南地域文化的本土翻译人才尤为迫切;第三,是积极服务周口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周口市素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之誉,是太昊伏羲旧都、老子故里,拥有丰富的文化及旅游资源。同时,周口市还被称为“中原港城”,周口港向上延伸到中原腹地,向下经淮河、京杭运河可达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部地区通向东南沿海的主要水运通道,周口市文化旅游产业以及港口贸易的发展亟需大量翻译人才;第四,是完善我校英语学科人才培养链条的需要。学院各专业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学科体系,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配置。完善本学科人才培养链条需要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布局。 翻译专业就业方向与前景 翻译专业立足于我校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旨在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深厚的人文素养、扎实的英汉双语基本功、较强的跨文化能力、厚实的翻译专业知识,丰富的百科知识和专业知识,熟练掌握翻译方法和技巧,能够胜任经贸、商务、文旅等领域中的翻译等语言服务工作,具备学术研究工作潜质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该专业人才目前的就业领域涵盖涉外机构、外资企业、银行、保险、海关、边防、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多个领域,可从事相应领域的口笔译或翻译研究与管理等工作。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不断深入拓展,经贸、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紧密,翻译人才的需求量激增。但目前我国现有译员数量存在较大缺口,专业翻译人才较为匮乏,翻译专业人才就业前景广阔。 师资力量 翻译专业源于我院始建于1973年的英语专业。英语专业于200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至今已有48年的办学历史,2021年获批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师资队伍业务功底深厚、教学经验丰富,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学院高度注重学术研究与专业实践的紧密结合,多名教师受聘为周口市人民政府外语专家积极投身伏羲文化、老子文化等地域文化的英译工作,且与周口市及河南省其他地市翻译行业、外贸企业等保持密切合作联系,为翻译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积累了丰富经验。学院还高度重视翻译专业师资培养,多次选派教师参加由世界翻译教育联盟翻译技术研究会主办的翻译技术种子教师培训等高端培训,为翻译专业开展教学活动于科学研究奠定了雄厚的师资基础。 教学设施与实验室建设 学院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实验室包括数字化语言实验室、同声传译实验室、智慧翻译实验室等,各类实验室教学设备完善、教学设施齐全。此外,学院还建设有周口市文化经典机器翻译重点实验室,拥有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翻译研究所、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文化外宣研究所等多个科研平台,能够充分保障翻译本科专业开展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等活动。 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情况 近年来,我院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以赛促创”的人才培养理念,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院学生先后在“外教社·词达人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能力大赛河南赛区比赛、“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写作大赛、“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河南省翻译竞赛等学科竞赛中荣获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等奖项多项。 翻译专业的增设是我院优化专业结构、科学专业布局的重要举措。学院将持续深度融入国家战略,积极响应社会需求,完善人才培养链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打造特色学科专业,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院将持续推进翻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为学生提供升学与就业空间,为社会提供应用型人才,为地方提供智力支持,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提供专业化翻译人才。 撰稿:袁贺南
|